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世界视讯!来一趟穿越古典之旅吧~

来源:个人图书馆-阿里山图书馆    时间:2023-06-03 15:46:19

//文:蔡龙

各位乐迷大家好,我们从开设公众号以来的宗旨一直都没变过:普及和推广古典音乐。


(资料图)

也特别感谢大家的喜欢与支持,我们的公众号开设后,目前来说在这个领域里面算做的还算不错,阅读量/粉丝比是别人家的5倍。

我们仅花了不到1年时间,乐迷群就做的初具规模,哪怕是把一些乐团或者音乐厅的官方乐迷群纳入进来对比,我们也依然可以算国内最大的乐迷群之一。

我虽然平时也很忙,但是出于对自我的要求以及对古典乐的热爱,做什么事都想做的更好一些。

所以在出差,带孩子以外的时间,基本上放在古典音乐这亩田里面了。

碎片

乐迷的扩大,对于我来讲,既是高兴的事,也是另外一种责任。

乐迷群就像一艘船的乘客,而我要思考:身为撑船的人,我可以把乐迷带到什么地方去,带他们去看什么样的风景。

当然我可以选择躺平,随波逐流,浪推到哪算哪,但是那不是我的做事风格。

乐迷入群一般来说会有几个目的,一个是乐迷之间聊天,第二个是欣赏和分享好的音乐,第三个呢是学习点新知识,当然也有一些大咖就是“来人间体验体验生活”。

如果是欣赏音乐,每天乐迷里很多资深乐迷的分享,足够大家欣赏了。

如果是聊天,我们的群基本上都是450人以上的大群,这个点也足够了。

但如果是入门和进一步学习,那我们通过公众号和乐迷群大家的分享可以学习到一些知识,但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太碎片化了。

今天学习点音乐体裁,明天了解一点指挥,后天学点乐理。

所以最终好像是懂了点,又好像是什么都不懂,当然也有很多自媒体不经过考证,以讹传讹的说法。

因此呢,这也是为何我要来做这个课程的原因,泛泛的听几百首作品,东学一点西学一点,不如集中的听几首经典作品,仔仔细细的对它进行分析来的更好。

入门

在所有音乐体裁里面,我选择了交响曲,为何选择交响曲?

声乐里面的皇冠明珠是歌剧,而器乐里面无疑就是交响曲。

我也不是很建议大家上来就听歌剧,我很多年前就是这样去看《蝴蝶夫人》的,整个剧情看完了,结果我完全就没注意到有音乐的存在。

但是现在听了多年的器乐古典乐之后去看歌剧,我很自然的会注意到音乐对剧情的推动和发展,哪怕是看电影,背景音乐一响,哪怕不看影片也能猜到剧情的走向。

从器乐欣赏难易程度上来讲,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并不代表思想深度的排序);总的来说,交响曲对入门者来讲是比较好上手的。

因为更“好听”,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命运交响曲,但你要让他说个协奏曲,我想门外汉可能一个也说不出来。

所以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很多人会认为说,《命运交响曲》嘛,不就那几个旋律,我知道。

我起初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写了几年公众号文,大部分的交响曲我都知道。

但是直到我做这门课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些作品里面藏着那么多精彩的地方:

命运交响曲里面的双簧管独奏,伟大交响曲里面的居然有10秒钟的完全沉默,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副部主题,肖斯塔科维奇第十里面的精彩纷呈的弦乐对答等等等等。

这种发现,就像去看画展,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所有人都很熟悉她是长啥样的,再有人跟你说要讲这幅画,你心里肯定会想,我看过,我也很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直到有一天,有人拿着放大镜一个个细节的给你讲,你才会明白,原来这里面藏着这么多的玄机。

这就是为何很多市面上一个专栏里面动则100首,要么就300多首,而我们只选择了10首作品的原因。

就如同你是想四天三晚游玩欧洲七国,还是想四天三晚深度游一个莱比锡一样。

我也不会宣传你听完这几首就了解了古典音乐,可以“药到病除”,从此可以大杀八方。古典音乐就应该是常听常新的。

音乐与数学有相似的一点:就像数学里的无穷大一样,你可以无限接近“懂”,但你无法抵达。

精英意识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问题:你是学音乐专业的吗?你是从事音乐工作的吗?

因为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古典音乐这个小小的领域里面,而且自认为我做的还是很认真的,所以有些乐迷会有这样的错觉。

任何一个领域都有骗子,有一些不良音乐博主,身份都是编造的,我无数次在小红书里看到很多伪装成央音或者上音老师招学生被人举报。

但我一直都很坦诚,我不是音乐专业,我也曾经跟很多人一样认为做音乐普及和赏析,得音乐专业人士才可以。

但后来随着乐迷群的扩大,接触的音乐和非音乐的人多了。

我仔仔细细的研究了一下音乐学院的各个专业,发现从演奏到指挥各个细分专业,不管从学习内容还到考试,都没有音乐普及的内容。

而且专业院校里面学习的大部分内容,也并不是乐迷想了解的。

既然音乐普及这块没有专业的培训,那意味着也并非只有音乐专业人士才能做普及。

而且现在大部分的古典大V,也并非音乐专业人士出身。

反而我从乐迷中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更熟悉乐迷的心理和知识范畴,所以可以跳开音乐的视角,引领大家看到新的风景。

所以我决心自己来做音乐普及。

很多人也会问,你行吗?

我也这么问过我自己。

从读书时代,不管是什么时候的排名,哪怕是放在全省,我可以做到前10%。

工作以后,在人才济济的上海,依然可以排到前10%(俗一点讲,从收入的维度)。

到公众号也一样,我也做到了这个小小领域里面的前10%。

当然,我提10%,是因为我坦诚我并不是最顶尖的那一撮人,我也欢迎顶尖的人来做大我们这个小小的行业。

这种自我要求,让自己做的更好一点的意识成为一种习惯,在古典音乐领域里也一样。

我也并不是顶尖的,但我保留着学习,自我提升的习惯,我相信哪怕是我学习过的音乐类书籍量,依然可以做到那10%。

这是一部分书的思维导图

我称之为“精英意识”。

当然我也给别的乐迷群做过几次讲座,从古典音乐的产业运作到浪漫主义音乐的十座山峰等,也收获到了不少好评,大家都觉得角度很特别,知识很新鲜~

课程

这份课程是从古典音乐史中最著名的作曲家,挑选了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10部作品。

音乐欣赏最好有两个方面的知识:文化中的音乐和音乐中的文化。

文化中的音乐是说作曲家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生平之类的:

纵向来看,作曲家所处在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比如你知道作曲家所处的年代马上要一战了,就知道为何会有各类社会矛盾,人性的扭曲是必然的。

横向来看,他身边的音乐氛围是怎样的,他的赞助商,出版商,作曲家/演奏家朋友,比如你了解了德彪西的朋友圈,就知道为何他会写出这么精彩的印象主义作品。

当然,我并不管他的生辰八字,学了啥乐器,在哪工作,跟谁谈了啥恋爱这些,网上大家都可以搜到,我还是想从我的角度去给大家理解他这个人以及他的主要风格。

音乐中的文化指的是基础的乐理,曲式结构等等,有一定的了解,会从理性理解音乐结构的设计,比如你了解变奏以后,再去听《小星星变奏曲》,心里会惊叹,还能这样变奏,真有创意。

大家在网上看到的和学到的知识,归纳起来就这两类。

这两类知识,第一类是比较有趣,大家也喜闻乐见,第二类是比较枯燥。

所以我的课程结构理念设计的是,70%的音乐背景知识+20%的音乐技术分析+10%的音乐欣赏理念。

当古典大V们都掀起了【“100首”,“365首”就能听懂古典音乐】的时候,世间如此匆忙,而我们不想那么慌张,反而只想仔仔细细的一个乐章一个乐章的把10部经典交响曲跟大家讲明。

收获

最后,我还是秉承最开始的观点,所谓懂古典音乐,是可以无限接近的,但你无法最终抵达。

这门课不会教会你如何听懂古典音乐,而是教你更懂一点这些流传数百年的经典作品。

以及以后可以通过什么样的角度去听一部作品。

大家通过本次课可以了解到:

(1)交响曲的脉络梳理;

(2)听古典音乐所需要摆正的理念。

(3)10大作曲家的作曲风格以及创作特点;

(4)10部交响曲精讲;

(5)音乐创作中常见的手法;

一共10期,每周5更新一期,因此,一共可以陪伴大家10周时间。

当然,整个课程的内容,我也请我的一位好友——资深乐评人,有长达20年钢琴教育,《黑白·刍议》一书作者,《国家大剧院》专栏作者,师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巴赫专家”林华教授的林达老师做了课程顾问和审核,以保证内容的高质量。

希望跟大家一起享受这趟经典交响曲之旅。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极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9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